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!在此之前,请您点个“关注”,这样可以方便您随时与我讨论,也能带来更多互动感和参与感,谢谢!
1955年9月27日,位于北京中南海怀仁堂的元帅、将官授衔仪式正式拉开序幕,由毛主席亲自主持。此次仪式共有1614位将帅获得了新的军衔,这些人都是战功卓著,深得人民和解放军战士们的敬仰与祝贺。然而,在这群受表彰的英雄中,有一位例外,他就是赵章成。赵章成被授予少将军衔,但不同于其他人,他的授衔引发了不少争议。外界的质疑声络绎不绝,认为他并无突出的领导才能与战斗指挥能力,甚至连文化素质也极为有限。赵章成的唯一亮点似乎在于他精准的炮击技术,这样的背景下,许多人对他能获得少将军衔深感疑惑,认为他最多也不过是个上校而已。那么,赵章成究竟凭借什么能力获得如此高的军衔呢?为何国家要给他少将的荣誉呢?答案可能要从他的过去说起。
展开剩余76%赵章成出生于1905年,河南洛阳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。尽管家境贫寒,但赵家一直是为地主种地赚取微薄粮食的佃户。出生在这样的环境里,赵章成的未来似乎早已注定,注定要跟着父辈的足迹,过着贫苦的农民生活。然而,天灾人祸接踵而至,连年饥荒使得赵家更是日渐困苦,甚至温饱成了问题。赵章成的童年,和村里的许多孩子一样,过得非常艰难,没机会上学,甚至连简单的文化知识也没有学到,仅能勉强写出自己的名字。
不仅如此,年幼的赵章成天性顽皮,常常与村里的孩子们切磋拳脚,结果经常是鼻青脸肿,有时候甚至因打斗导致断胳膊断腿。为了让赵章成少惹麻烦,赵父只得给他安排了一个差事,那就是每天到乡下收购鸡、进城卖鸡,赵章成就这样开始了他的“鸡商”生涯。倒卖生鸡在当时看似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,赵家人也一度认为如此可以改善生活。然而,现实却给他们狠狠一击,生鸡死掉的情况时有发生,而且有时卖鸡的价钱竟低于进价,加之土匪和军阀的劫掠,赵家这段时期不仅未能获利,反而差点赔得血本无归。
直到赵章成22岁那年,一次偶然的事件改变了他的命运。在北伐战争期间,赵章成听说北伐军与直系、奉系军阀发生冲突,为了避免被劫掠,他带着几只鸡回了村里。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,鸡群的健康状况堪忧,几只鸡即将死亡。为了不亏损,他硬着头皮进了城。到了洛阳城后,赵章成心情忐忑,生怕遇到军人搜查,结果他意外地发现城内竟然没有他想象的劫掠与乱象。相反,一群西北军正在分发粮食。赵章成打听后才知道,这些粮食是冯玉祥部队从张学良手中接过的。原来,张学良在败给冯玉祥后留下了这些粮食,并专门托冯玉祥分发给洛阳的百姓。冯玉祥看到这封字条后,感动之余,不仅没有收取任何粮款,反而自己出资补贴,帮助贫困百姓。这种仁爱行为深深触动了赵章成,他决定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,开启了自己与军队的缘分。
与其他普通士兵不同,赵章成没有成为一个普通的步兵,而是幸运地被分配到了炮兵部队。在当时的中国,炮兵的存活率相对较高。因为炮兵通常位于战场的后方,远离前线,受到的攻击较少。此外,当时炮兵的缺乏,使得具备一定技术的炮兵非常珍贵,也意味着被俘后能享受到比普通士兵高得多的待遇。正是这样一个机会,让赵章成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地。
那么,赵章成究竟是如何从一个文盲变成了炮兵高手呢?笔者认为,有几个关键因素。首先,冯玉祥部队几乎参与了所有的北伐战争,长期的战斗经历让赵章成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。其次,西北军由于经费紧张,训练要求非常严格,这让赵章成的技能得到了锻炼。最后,冯玉祥与苏联的良好关系,使得西北军拥有了许多来自苏联的军事顾问。这些顾问的专业教学帮助赵章成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。
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,赵章成的炮击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,甚至在西北军中逐渐崭露头角,成为了炮兵部队的核心人物。就在他渐渐提升并期待着更好的晋升时,1931年发生了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。赵章成突然放弃了自己手到擒来的升职机会,毅然决定加入当时被蒋介石围剿的工农红军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讨论网,哈尔滨股票配资公司,股票配资官方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